组装模块化,体积小,结构紧凑
采用特殊处理工艺和独特的控制技术;保证了臭氧浓度恒定永不衰减
催化技术,延长电极使用寿命,基材和水冷系统提高臭氧产生效率
独特的结构设计,产率及浓度,减少气体投加量,提高溶气效率和氧化效果,减少用户投资
地电极与高压电极同时冷却,低耗节能、高稳定性
非压力容器设计,高压保护设计,杜绝容器爆裂;带有弹力缓冲垫设计和热、机械应力释放措施,可在运动中安全工作
采用特殊材质,消除放电等离子对金属电极的腐蚀; 水、气、电分支路相互独立,无需臭氧发生机组备用,确保 24 小时正常生产
提高频率减小变压器体积,减小变压器损耗,功率因数高,实现节能降耗
工作条件 | ||
---|---|---|
1 | 设备工作环境 | 室内,室外须考虑防冻、防雨 |
2 | 工作制 | 24h/d,可交替运行,无缝切换 |
3 | 电源 | 380V,3ph,50Hz |
4 | 气源 | VPSA制氧机或液态、气态纯氧 |
技术参数 | ||
1 | 臭氧系统进水水质 | 满足GB5749-2006水质标准 |
2 | 设计额定臭氧浓度 | 150mg/L |
3 | 臭氧浓度调节范围 | 0~230 mg/L(可调) |
4 | 臭氧产量调节范围 | 0~110% |
5 | 臭氧输出压力 | 0.12Mpa |
6 | 冷却方式 | 循环水冷 |
7 | 设计冷却水温度 | ≤26℃ |
8 | 内循环冷却水压力 | 0.15Mpa,闭路循环 |
9 | 外循环冷却水压力 | 0.2Mpa,可温控自动调节流量 |
保安设计 | ||
1 | 异常压力保护方式 | 压力传感器输出并上传报警 |
2 | 逆流保护方式 | 旁路泄水、自动吹扫 |
3 | 氧气源露点保护 | 内置传感器,输出报警 |
4 | 循环水异常保护 | 压力、流量开关,无缝备用切换 |
5 | 待处理水源异常保护 | 根据流量传感器调节、保护 |
6 | 环境泄露保护 | 空气浓度监控,连锁通风系统 |
7 | 异常停电保护 | 水、气旁路常开阀保护 |
序号 | 对比项目 | 板式臭氧发生器 | 管式臭氧发生器 |
---|---|---|---|
1 | 放电室结构 | 叠片板式,放电间隙0.1mm,放电效率高 | 蜂房管式,放电间隙0.4mm,需压力外壳 |
2 | 介电材质 | 铝镁合金MPO陶瓷基板 | 金属搪瓷/玻璃钢 |
3 | 电腐蚀情况 | 3万小时无腐蚀 | 1万小时明显腐蚀 |
4 | 气体通过时间 | 短流程高浓度 | 长流程低浓度 |
5 | 电流大小 | 放电电流小 | 放电电流大 |
6 | 能耗比 | ≤8Kw.h/Kg | ≥10.5Kw.h/Kg |
7 | 冷却效率 | 铝镁合金导热快 | 不锈钢/玻璃导热慢 |
8 | 工作温度 | 放电室<45℃,臭氧分解率<3% | 放电室>60℃,臭氧分解率>8% |
9 | 额定浓度 | ≥160mg/L(1kg/h工况) | ≤120mg/L |
10 | 浓度调节 | 10-200mg/L线性可调 | 80-200mg/L阶跃调节 |
11 | 产量调节 | 0-110%自动连续调节 | 0-100%手动分级调节 |
12 | 冗余设计 | 模块化N+1热备,自动切换 | 需整机备用,切换时间>5min |
13 | 气源要求 | 氧气浓度≥90%(VPSA制氧) | 氧气浓度≥85%(PSA制氧) |
14 | 维护检修 | 单个模块10分钟快速更换 | 需整机停机拆卸维修 |
16 | 设计寿命 | 10万小时(陶瓷基板) | <5万小时(搪瓷电极) |
16 | 浓度衰减 | 年均衰减<0.5%(无积碳) | 年均衰减>3%(电极氧化) |
17 | 逆流保护 | 三级保护:压差传感器+自动排水+气幕隔离 | 单向机械阀基础保护 |
18 | 冷却系统 | 双循环智能温控(±0.5℃) | 单循环手动调节 |
19 | 溶解效率 | 气水比1:8,溶解率>95% | 气水比1:12,溶解率<85% |
20 | 智能控制 | PLC+触摸屏,支持MODBUS通信 | 基础继电器控制 |
21 | 应急响应 | <30秒启动备用系统 | >5分钟人工干预 |
22 | 氮氧化物 | 纯氧工艺,零氮氧化物产生 | 空气源工艺,NOx>50ppm |
23 | 占地面积 | 模块化设计,节省40%空间 | 需预留检修通道,空间利用率低 |
市政供水/二次供水消毒
印染/电镀/制药废水处理
生产车间/器具消毒
无菌车间/设备消毒
替代氯气更安全
VOCs/恶臭气体分解